稿件來源:河北經濟日報
老國企緣何能持續進階
——石煤機公司探索國企創新發展新路徑
科技創新是“國之大者”,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在裝備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冀中能源集團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石煤機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突破傳統制造邊界,打造核心競爭力。
從智能工廠的數字化升級到硬核裝備的國產化突圍,從激發人才活力“一池春水”到產學研深度融合,石煤機公司探索出一條國企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持續領跑。
智造賦能
驅動“硬核”國產裝備升級
“機車運行,請注意安全!”在石煤機公司產品多功能試驗場,一輛新型齒軌車在類似“過山車”一樣的軌道上進行加緊調試。
“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高端輔運裝備,與普通齒軌車相比,爬坡能力提升了一大截,爬陡坡如履平地!”石煤機輔運裝備研究所副所長白家偉一邊操控設備一邊介紹,“新裝備融合5G通信技術,確保了機車的精準操控和安全運行,可實現無人駕駛,是我們打造的又一個明星產品。”
在距離石家莊300公里之外,國內一家大型煤業集團工業性試驗場中,搭載華為“礦鴻”系統的320巖石掘進機正在接受“考驗”。在30平方米、大于F8硬度巖巷中,掘進機單班進尺3米,目前已進尺超百米,堪稱掘進利器。
“礦鴻”系統的引入與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石煤”牌煤機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可更好地服務我國智慧礦山建設。
石家莊灣里廟步行街最近一段時間也非常“熱”,這里有兩位“網紅”環衛工不時“亮相”,一個負責掃地,一個負責洗地,既能單兵作戰,又能像“黃金搭檔”一樣默契配合,引得市民紛紛駐足拍照。
“這兩臺AI環衛機器人,搭載了先進的傳感器、攝像頭和車載雷達,能實時感知環境信息,生成最優行駛路徑和作業規劃。不僅能自動清掃、沖洗地面,還能自行前往指定地點傾倒垃圾,實現無人操控、自主避障、自動充電補水。”石煤機環衛裝備研究所副所長密延超介紹。
目前,石煤機公司研發的大型無人駕駛環衛車已進入關鍵攻關階段,借助AI、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將進一步拓展無人駕駛環衛車應用場景,讓AI環衛車“走進”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園街區、居民社區及工業園區,讓城市更靚麗,管理更智慧。
智能掘進裝備、高端輔運裝備、新能源環衛車……高端新型裝備不斷涌現,帶動石煤機今年的產品訂單“一路狂飆”。截至目前,石煤機交付訂單額已突破6億元,后續市場訂單源源不斷,手握未交付訂單近5億元,排產已經到了今年10月底。
產學研用
跨界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一系列高端新型裝備不斷涌現,背后是石煤機公司以創新驅動發展的不懈堅持。
科技創新成果的不斷轉化,賦能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石煤機公司著力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將產品開發與市場開發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我們持續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形成了智能掘進裝備、新能源專用車、高端輔運裝備三大產品發展方向。”石煤機總工程師楊陽表示,目前正全速推進“雙過半”確定的十余項重點產品研發項目,著力構建“研發—孵化—轉化”創新生態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科技創新不是單打獨斗,需要協同作戰。
石煤機公司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度合作,暢通產學研機制。近年來,他們依托八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并與兩個院士團隊緊密合作,圍繞行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重大科技項目和前沿技術攻關,有效破解了行業發展的難題,平均每年推出30余項新產品,“十四五”以來,完成了超140項新產品研發,其中9項為行業首臺(套)產品。
“多元技術創新能力是石煤機發展的核心動力。”楊陽表示,企業正加速向“新”、向“綠”、向“智”轉型,以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搶占發展新高地。
人才引領
改革點燃科技創新“新引擎”
高質量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建設和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尤為重要。石煤機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
王亞風自2008年畢業后進入石煤機,從一名基層研發人員干到副總工程師,成為多項重點研發項目的負責人,主持研發了60多種型號的單軌吊、國內首臺防爆鋰電池齒軌車等高端裝備。“公司提供了一個倡導創新、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好平臺,讓我們在這塊科技創新的沃土上,潛心搞好高端裝備研發。”石煤機副總工程師、輔助運輸裝備研究所所長王亞風說。
選人用人不搞論資排輩。石煤機公司大膽革新,推行領導班子副職、中層干部及關鍵崗位人員公開競聘,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不僅如此,為激活創新的“一池春水”,全方位激發企業潛能,石煤機公司形成了一整套激勵機制,實施薪酬制度改革,出臺《科技創新獎勵制度》,每年對在科技創新工作中表現卓越、貢獻突出的科研人員予以重獎表彰,2024年共頒發年度科技獎402.46萬元。科技人員工資平均增長23%,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和動力持續激發。
科研人員輕裝上陣、心無旁騖投身科研,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石煤機科技創新成果數量不斷增加,新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三分之一。
石煤機公司領導班子表示,企業堅定走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堅持煤與非煤并重,注重煤與非煤技術融合,聚焦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成套化重點研發方向,將繼續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打造特色新質生產力,持續擦亮科技創新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品牌。
(劉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