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河北日報》
冀中股份冀中新材打造安全生產一體化智能工廠
點石成絲,玻纖制造全程智能化
一塊堅硬的石頭,經原料粉碎、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等數道工藝,最終從窯爐里“吐”出,變身為蠶絲般的玻璃纖維。這種玻璃纖維簡稱為玻纖,具有耐高溫、不燃、抗腐、隔熱、隔音、抗拉強度高、電絕緣性好等特點,在建筑、化工管道、汽車、軌道交通、風力發電、船舶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近日,筆者來到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所屬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冀中新材”)第一條生產線的拉絲生產車間,只見120臺拉絲機緊密排列,每臺拉絲機上,上千條絲線狀的晶瑩液體緩緩流下。
冀中新材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李亞濤介紹,為加快玻纖新材料高端化發展,2019年以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投資建設了兩條年產各10萬噸的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兩條生產線均應用行業最先進的信息化操作系統和高精度機電一體化設備,從起點的原料粉碎,到終點的成品出庫,全流程實現自動化運行。2022年,冀中新材兩條生產線均保持高位平穩運行態勢,產量效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玻纖制造是流程性工藝,含原料進料、配合料制備、窯爐投料等上百個工序。冀中新材全流程加快智能化技術的運用,全面推進智能生產、智能管控、智能安全,通過構建智能高效的生產流程,點石成絲,實現了生產降本增效、管理提質升級,企業經營和發展質量全面提升,正著力打造京津冀最大、安全高效智能綠色的玻纖生產基地。
智能生產,實現生產過程精準管理,用工人數大幅降低,生產效率卻翻了幾倍。
自助巡航搬運機器人能夠準確地將每一車不同品種的紗運送到指定的烘干爐軌道上,然后再將空紗車運回到卷取車間。
有軌穿梭小車根據數據指令,準確地將不同品種的紗車運送到對應的包裝流水線上,再通過機械手,毫發無損地將每一桶紗放至傳送帶,再經過檢測包裝,自動碼垛、纏膜、入庫。
自動化立體成品庫,具備自動入庫、產品存儲、倉位管理、系統監控、自動發貨等功能,實現了玻璃纖維產品數字化存儲。
在冀中新材,大量的機器人、機械臂代替了人工作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充分應用,實現了池窯熔制、拉絲作業、自動卸筒、自動導引運輸車輸送、有軌穿梭小車自動分配、機械手卸紗、立體庫收發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瞄準打造最先進的智能化工廠,冀中新材集中運用了一大批專精特新技術,達到了勞動強度大幅降低、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用工人數大幅減少的最佳效果。目前,一個拉絲工人可以同時監測6至12臺設備,人均產能是原來的兩倍以上。
生產調度指揮中心是進行生產信息處理和控制的中心機構。冀中新材將通訊指揮、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等系統集中在顯示屏上,通過人機對話方式完成生產系統的監控與調度,實現信息采集與監督管理。
以設備臺賬與設備檢修為中心,工作人員對設備處理水平、劣化趨勢、壽命等進行分析,實現了設備全生命周期綜合管理。
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從原材料的選擇、生產過程的管控到關鍵加工工藝、成品生產,冀中新材實行100%入料抽檢、100%半成品抽樣檢驗、100%出庫檢驗,以質量臺賬為基礎,覆蓋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生產全過程數據,并配套批次管理工具實現對產品的質量追溯,產品A級率提升到99%。
智能安全,對重點部位進行實時監控和報警,確保實現安全高效平穩運行。
冀中新材圍繞整個生產線共安裝158個高清視頻監控探頭,實現重大風險區域、關鍵操作崗位全覆蓋,以及制氧站、天然氣站、總降站、污水處理站等重點部位實時監控和報警。使用過程中,工作人員對相關數據深度挖掘,保障安全與生產同步管理,構建了為生產保駕護航、為安全決策分析的智能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
智能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還通過視頻智能識別技術,實現了對明火、煙霧、人員脫崗睡崗、違規闖入受限區域等異常狀態的智能識別、報警和記錄,讓安全生產更加“智慧”。
李亞濤介紹,目前,冀中新材已全面啟動第三條年產12萬噸生產線建設,推進建設制品深加工基地,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產品研發,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合作,全力打造百億級玻纖新材料產業集群。(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 通訊員王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