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節降”催開效益花
——冀中股份東龐礦開展“增節降”活動側記
“利潤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今年以來,深諳此道的冀中股份東龐礦持續推進“增節降”活動向縱深發展,通過多種舉措,深挖內潛,增加收入,減少支出,降低消耗。截至目前,東龐礦已完成“增節降”項目立項26項,預計全年可產生經濟效益近千萬元。
做好“增”字文章
今年以來,東龐礦持續優化方案設計,緊緊圍繞“精煤戰略”部署,以市場為導向,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礦井盈利水平。
2月26日,東龐礦2225工作面軌道巷里段掘進順利貫通,標志著2225工作面成功圈定,為礦井原煤生產再添戰場。在工作面圈定過程中,他們秉持“最大的節約就是設計上的節約”原則,從源頭入手,優化工作面巷道布置,力爭將工作面邊角煤“吃干榨盡”,增加煤炭收益440萬元,實現煤炭資源“顆粒歸倉”。
為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東龐礦深耕“精煤戰略”,洗煤廠、煤質科等部門動態關注煤質合理控制入洗結構,加強重介操作,及時調整分選密度。一季度,東龐礦精煤灰分累計保持在8.72%,最大限度接近考核指標,確保不因質量過剩造成效益損失。
3月14日,一輛輛滿載6號精煤的汽車駛離東龐礦東門崗,奔赴客戶廠區,標志著東龐礦6號煤新品種成功打開銷路,在6號精煤投放市場第一天,就銷售了288噸。《6號煤直銷轉深加工》是東龐礦今年的重要增收項目,經測算,生產6號精煤與原煤直銷相比,減去加工成本和運輸成本,每噸可增加收益170余元。6號煤投放市場至今,共計銷售精煤2.4萬噸,增收500萬余元。
下足“節”字功夫
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東龐礦在節支方面下足了功夫。
面對燃料價格一路飆升、成本持續增加的形勢,矸石電廠廠長何林濤帶領職工尋找可替代煤源,西龐洗混煤因顆粒度、價格便宜等因素脫穎而出。經分析,單燒洗混煤不適用于現有鍋爐運行,他們調整鍋爐運行參數,改善配煤工藝,逐步將本部煤與西龐洗混煤按照3:1、2:1、1:1進行配比試驗,進一步優化了燃燒方式,降低了燃料成本。
“一季度,矸石電廠共摻燒西龐洗混煤8291噸,節約燃料成本86萬余元,預計全年可節約燃料成本350萬余元。”何林濤介紹。
節支已成為全礦共識,洗煤廠也不例外。為減少矸石轉載造成的人力、物力損耗,避免矸石轉載過程中出現故障,影響精煤生產,洗煤廠決定在原礦井矸石倉處增加一套矸石轉載裝置。
“施工方給出的報價最低150萬元,咱們堅持能自制的不外委,擼起袖子自己干,省下這100多萬!”廠長李金虎的一番話,燃起了在場人員心中的星星之火。
他們立即抽調技術力量,成立臨時攻堅小組,從皮帶設計、安裝工程到完工,總共用時不到3個月的時間。新裝置的應用不僅有效縮短了煤矸石輸送時間、減少了矸石運輸成本,更節省了大筆的設計、購置、安裝、調試等費用。據悉,此項目共計花費材料費48萬元,較外委可節省資金100萬余元。
重點項目全員推進,小改小革也是遍地開花。機修廠技術改造配電裝置后投入使用,節約備購置資金66.4萬元;西龐洗煤廠首次自主完成了沉降過濾式離心脫水機轉鼓的維修工作,節省外委維修資金9萬元。
亮出“降”字實招
近年來,東龐礦在降耗方面持續發力,隨著礦井開采水平的不斷延伸,生產工程量急劇增加,面對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和費用,東龐礦全面推行“度電管控”,管理好每一度電,力爭全年總成本要在2021年基礎上降低10%。
他們緊盯用電量大的單位和作業地點,秉持避峰就谷原則,結合12采區21221工作面運輸距離近、-480水平出煤量減少的實際情況,精準核算,將兩地的一部皮帶由4臺電機驅動改為3臺,預計年可節電達80萬度;將11采區改為兩臺同步永磁電機運轉,降低電耗15%;利用0時至8時為-480、-300水平地區現有的23臺電機車蓄電池充電,降低電費支出。同時,定期檢查各單位設備運轉情況,在每周四安辦會上對用電量超出正常范圍的單位進行通報。
在抓好重點單位、重點項目節電的同時,東龐礦從小事著手,利用班前班后會、職工會等形式,全面解讀節能降耗的重要性,引導職工樹立節電理念;將巷道常明燈改換為LED巷道感應燈,高效節能;各單位作業地點和辦公場所嚴格執行下班、人走、電停、水關等制度,節約用電。
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東龐礦緊緊圍繞目標,強管控、深挖潛,全力催開“增節降”效益花,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冀中股份東龐礦 郭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