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河北新聞網
一道亮麗“風景線”
——冀中股份葛泉礦“增節降”典型人物掠影
“這些典型人物就是我們的榜樣,要向他們學習看齊,為咱礦的‘增節降’活動做貢獻”。近日,由葛泉礦黨委組織的“增節降”典型人物評選中,15名明星脫穎而出,他們的事跡制作成牌版在生產調度樓二樓集中展示,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來了職工的學習稱贊。
增收狀元:優化工藝 多采“烏金”2000噸
“生產中,受斷層等復雜地質條件影響,1726工作面末采期間由于兩巷不平行,導致工作面長度變化較大,形成了25米的‘三角形’煤柱。要想吃干榨凈這塊煤炭資源,就必須優化回采工藝,實現顆粒歸倉。”在1726工作面,綜預隊隊長范振軍說。
面對這種情況,范振軍積極主動作為,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通過制定計劃方案,定期開展專項會議,最終確定了“扇形上網”創新工藝。即在工作面末采期間,在機頭距停采線5米處開始按1:10大比例調采機尾,調采期間工作面按扇形進行鋪設,機尾成功調采25米,安全達到停采線位置。同時,加強現場管理和頂板支護,確保安全調采。通過在1726工作面實施末采扇形上網大比例調采技術創新,累計多回收煤炭資源2000余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降耗標兵:與廢舊罐車共舞的“淘金者”
“礦罐數量多、用量大且礦罐運輸原煤造成礦罐使用率高,磨損程度加大,縮短了礦罐的使用壽命,增加了成本支出。如何提高廢舊罐車修復率,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運輸區修罐班班長張旭光說。
針對礦罐由于年限過久且使用率高出現了罐體銹蝕,礦罐露底,碰頭不完好等諸多問題,張旭光帶領班組職工開動腦筋,把廢舊皮帶作為修復礦罐的材料。他帶領修罐班組收集井下廢舊皮帶,使用切割機把皮帶切割成合適的大小,然后鋪設在露底礦罐底部,最后使用螺絲把皮帶固定在礦罐底部,這樣就延長了礦罐的使用壽命。同時針對每個礦罐的不同情況,他還組織人員有針對性的更換礦罐碰頭、輪對,千方百計延長礦罐使用壽命。改造報廢礦罐21個,維修問題礦罐37個,累計節約礦罐采購費用8萬元。
節支能手:小改小革 用“技改”挖掘效益
“今年以來,盧江波積極認真學習上級精神,作為檢修班長,他把實現全年機電設備運轉率達100%作為工作目標,提出了‘修舊利廢增效益,小改小革提效益’的具體方案,充分發揮了班長的模范帶頭作用。”掘一隊支部書記吳欣在班前會上說。
在井下生產過程中,因膠帶輸送機使用的皮帶均為老舊皮帶,皮帶厚度不均勻,且部分巷道為拐彎巷道等因素的影響,出現皮帶串條變形,且續皮帶需要兩人合作通過鐵絲固定皮帶,面對這樣安全系數低,浪費材料和人工的情況下,他提出立項,帶領班組創新出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的“皮帶拔條器”“皮帶固定器”。為了從每一個細節上達到增收、節支、降耗的目的,他發動職工提前到崗,要求每個職工在檢修前對當班工作任務列出安全注意事項,減少了續皮帶造成的人工、材料及其他消耗,此項革新預計可節省資金10萬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增節降”這條道路上,他們每一個人將繼續以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干勁,“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拼勁為葛泉礦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冀中股份葛泉礦 段雅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