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工人日報》
疫情下有點不一樣的礦工
閱讀提示
以前見面問“吃了嗎?打牌嗎?喝一杯?”,現在變成“測體溫沒?洗手了嗎?消毒了嗎?”以前常會抱怨企業,現在更加珍惜感恩自己擁有的;以前喜歡打牌喝酒侃大山,現在可以自己一個人安靜地閱讀。疫情下,礦工的生活和工作觀念正發生著改變。
“以前洗手處的肥皂一個月用不了一塊,現在一個月兩三塊都不夠。從熙熙攘攘的‘搶飯’,到吃出‘高考’的感覺,大家伙兒的變化可真大啊!”職工食堂工作人員劉守亮頗有感觸。
在峰峰集團辛安礦,職工宿舍、食堂、崗位“三點一線”的日子轉眼就是三個月。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改變了這里職工們的生活習慣、工作方式。“出門戴口罩、進門先洗手、居家常通風”等行為,已成為礦工們的自覺,并將滲透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
見面三問:測體溫沒洗手了嗎消毒了嗎
“以前上班是手機、鑰匙、錢包;現在上班變成手機、鑰匙、口罩。剛開始看見滿大街戴口罩的人還覺得很別扭,現在走在上班的路上,最怕遇到‘口無遮攔’的人。”礦經濟保衛科工會主席王海川說。
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讓職工“吃得好”“洗得好”“住得好”尤為重要。
“從粗放到精細,這是礦上在服務職工方面的轉變。”這個礦的后勤部門負責人說,疫情期間,“這里建立了20多項管理制度,就是要讓職工吃得安全、減少接觸。”
他舉例道,“過去是現金、飯票,現在是微信、支付寶。”這話說著容易,但企業得想到、辦到,專門購買電子就餐卡及配套設備。現在,為職工就餐提供的手機微信、支付寶、就餐卡等多種方便快捷的結算方式,已經讓職工有了食堂結賬的新方式、新習慣。
“以前,餃子是在后廚包好冷凍,現在,是在前臺當著礦工的面現包現煮。”據介紹,疫情中大家最不放心的就是食品安全。適應大家的心理,食堂規定“開門做飯、名廚亮灶”。在嚴把食品安全關的同時,保證每天提供12種以上菜品、10個不同品種的主食,面條鹵從以前2種增加到現在的5種,“讓職工增加營養,增強抵抗力”。
職工班后的洗澡清潔是個大問題,后勤服務部門對澡堂衛生打掃清理工作定時、定人、定責任、定標準,做到了窗明幾凈,物見本色,按時消毒。
他們甚至精細到了衣服的編碼上。對更衣箱和每名職工的工作服分別進行重新編碼,洗滌烘干高溫消毒后按照編碼懸掛于旋轉衣架上。精細化的服務,避免了以前翻找衣物帶來的安全隱患。
與以往“吃了嗎?打牌嗎?喝一杯?”不同,“測體溫沒?洗手了嗎?消毒了嗎?”成為宿舍職工見面問候的“標配”。疫情期間,宿舍樓全部實行牌板化管理,房間編號、警示標牌整齊醒目,消殺措施齊全。這些適應了礦工們的需求,反過來也培養了礦工們健康、衛生的新的生活習慣。
認同感激增:抱怨少了,感恩多了
疫情不僅改變了職工外在的行為方式,嚴防嚴控、生命至上的防控行為及理念也給職工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掘進區技術員苗偉說:“國家一聲號令,群眾一呼百應,全國八方支援,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強化了我們對‘四個自信’的認識。”
材料科科長張惠魁對此也深有感觸,“黨始終秉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也在這次疫情中深刻體現出來。我們這么大的國家,能做到物資保障供應有序不亂,并將暖氣延長半個多月,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據了解,這場疫情也改變了職工對企業的認同和依賴,無形中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斗力。掘進區在疫情期間,先后2次、共提前11天將運煤巷里、外段與中間巷貫通,使212-1地區提前進入安裝,為全年生產任務完成贏得了時間。
區長李俊峰感嘆:“能取得這個成績真的很不易。”212-1地區是該礦下半年生產主戰場,在掘進任務最為緊張時期遭遇疫情,職工能否全員復工,地區能否如期貫通,考驗著全區。
職工康士英有3個孩子,大的正在上大學,愛人沒工作。為了復工,沒有交通工具的他想方設法約了車,又因為路上管控,車只送到磁縣和峰峰集團交界處,他就步行20多公里到礦,他說“我上班,有收入了,家里才不會心焦。”
井下職工常常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通過疫情,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在國企是踏實的,有工作是幸福的。也正是基于這個認識,全區出勤率反比以前高,執行力也變強了。
“我表哥、鄰居一直給我打電話,催我幫他們在礦上找個活干,苦點累點不怕,能上班就行。”該礦開拓區隊長韓忠海驕傲地說。
安全意識提高:不聚集、不亂轉
“喲呵,文濤真行啊,什么時候看起書來了?”開拓區宿舍門衛張全友調侃道。“這不是特殊時期嗎,咱也充充電,學點新技能。”趙文濤回答說。
以前職工輪休的時候,大多喜歡三兩相約喝上一杯,或者聚在一起打打牌。疫情期間,該礦為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接觸,同時又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有效利用了“學習強國APP”開展閱讀學習,利用藍信、OA辦公軟件傳達文件資料,利用“安全夫妻巢”微信群及時了解安全情況,通過網上辦公,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減少人員接觸,還提升了職工對學習的熱情,不少人回到宿舍就捧起書來看。
面對疫情,礦上要求職工住礦不準回家,職工出勤管理成了難題,往年春節期間上班人少,沒想到今年大家都搶著上班不愿休息。有了人員保障,在“比安全、比生產、比管理、比作風、比成本”五比競賽中,職工干勁十足。
由于在重點地區推行“四六制”作業,四月初,恢復了通勤班車,井下作業時間比以往縮短了2個小時,升井不能回家的職工就待在宿舍,有了充足的休息時間。
疫情剛開始,班組長們每天忙于叮囑工友不要聚集、不要亂轉,現在,班組安全管理不用擔心。職工在井下行走都自覺戴上了口罩,井下人行車車廂少,現在人人都提高了防范意識,拒絕聚集乘車。
在作業施工中,大家更是不敢有半點馬虎,發生磕手碰腳擔心疫情關鍵時刻給單位添亂。“我們隊到現在一個‘三違’也沒有,大家的安全意識提高了不是一星半點,不用追著嘮叨注意安全了。”韓忠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