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股份東龐礦專利榜再添新成員
近日,由冀中股份東龐礦自主設計制造的新型組合式臨時避險設施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自此,東龐礦已獲得國家專利11項。
作為“增節降”管理提升活動的其中一項,東龐礦今年已完成新建新型組合式臨時避險設施4個,并將全部進行回收復用,預計節約成本108萬元。
據了解,按照瓦斯突出礦井采掘工作面的有關規定,500米內需設有一個避險設施,而煤炭行業原有的避險設施設計建造方案,建設時間長達1個月,且單次工程用料就高達100車以上,可謂是費時、費力、費材料。
東龐礦副礦長馮印普提出建造一種安裝簡單、運輸便捷的新型避險設施的新構想,立即引發了有關職能科室和生產一線職工的強烈認同。
由馮印普掛帥的專業設計小組成立,小組成員根據井下地質條件的實際情況制定設計方案,來回改動多達十幾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復論證,2019年4月16日,由東龐礦自主設計制造的第一臺組合式臨時避險設施在井下順利安裝成功。投入使用后,新型組合式臨時避險設施使用效果良好。
可循環重復使用是新型組合式臨時避險設施的一大優勢。新型避險設施采用箱式結構、分體組裝。采用角鐵框架、鋼板合圍、螺栓聯接制作,可分解成5節,共20個面,每個面都可拆分單獨運輸,既便攜靈活又可循環使用。
“經過機修廠整修,目前已有新式設施從21215工作面順利到21218底板巖巷進行復用,下一步將對其他工作面的臨時避險設施進行回收復用,可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和工期。”技術科技術員趙立濤說。
機動便捷、安全高效是該項避險設施運輸安裝的有一大優勢。
“新式設施大大縮短了運輸安裝時間,現如今僅需4車用料,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運輸安裝任務。”東龐礦調度室副主任馬洪飛說。
該設施的成功應用,提升了礦井的安全系數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東龐礦已完成安裝12個,減少支出120萬元,取得了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的雙提升。
(冀中股份東龐礦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