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管理收獲真金白銀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云駕嶺礦12112工作面回收側記
業精于勤,事成于細。面對環保風暴、煤價下滑、地質條件復雜等因素影響,經營管理面臨著巨大壓力,云駕嶺礦以貫徹落實冀中能源和邯礦集團后四個月攻堅行動推進會精神為契機,不等不靠,變壓力為動力,重點強化材料成本管理,在“精細”上善做文章,巧用心思,妙用招數。9月份,他們在12112工作面共回收材料30多種,價值50.16萬元,回收復用率高達99%。
這是云駕嶺礦在推進企業持續穩健發展、重塑新標桿、全力決戰后四個月,為邯礦集團打贏“最具挑戰性一年”這場硬仗,充分運用裂變思維,采取逆向行動,實現聚能發展的一個例證。
破除思想“堅冰”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唯有形成合力,才能眾志成城。
該礦堅持打破慣性思維模式,樹立“精細管控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每個人都是成本的老板,都會自覺對照標準,用心去經營好自己的承包田,不讓成本指標在自己班組超支。”的新理念、新思維,不斷加大成本管控宣傳教育力度,使職工牢固樹立成本意識,提高職工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切實把加強成本管理作為幫助企業解危脫困、共克時艱的一項根本性舉措。
該礦把成本分解落實到基層、班組、個人,通過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大力宣傳“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工資”的思想,使全礦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大成本”觀念,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標、項項指標聯收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網狀管理格局。
精準對癥“施策”
精細化首要健全管理制度,細分各類要素,以此為基礎建立覆蓋各項工作的整套考核體系,確保從源頭管理到中間管控都精確到具體標準,激發內在活力、動力。
結合以往材料回收制度,該礦破立并舉,用好“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和“后視鏡”,找準突破口,種好“責任田”,封實“跑冒點”,找準利潤源,重新修訂補充完善了《井下現場管理辦法》,制定了《工作面精細化回收工作方案》,明確了專職回收考核員,本著“職責明確、分工負責、全面覆蓋、考核到位”的原則,對科室材料考核小組成員實行區域承包連帶責任制,增強工作主動性,強化現場流程管控,堵漏洞、嚴考核、提標準,做到了回收過程精細化管控、回收材料動態化統計、回收期間標準化檢查,最終達到了工作面材料回收精細化統計、精細化管理、精細化考核、精細化回收的目標,第一次實現工作面回收“零丟失”。
把牢現場“關口”
加強現場回收賬目管控,做到材料管理賬目清楚、費用明白、流向清晰。
為使12112工作面回收精準化、精細化、精確化,該礦指派2名主抓回收專職考核員,實行日常固定時間考核和動態考核相結合,考核員和區隊材料員相配合,加強科室與區隊雙向管控,建立科室-區隊材料員的材料物資回收管控體系,對每天材料回收情況進行監督、指導、核實。在回收初期就做到精細化統計、規范化建臺帳、明細化列清單,做到賬、卡、物三對應;工作面回收前,由供應科牽頭組織區隊相關人員到12112回收工作面對所有材料進行統計核實,列出詳細材料清單,科、區責任人雙方簽字確認,建立動態回收臺帳,工作面內所有材料物資進行動態化記錄管理。臺帳一式兩份,工作面回收單位和供應科各一份,回收單位臺帳要求掛于工作面現場,供應科臺帳在井上,要求專管專收,妥善保管。
考核獎罰“并舉”
“指標嚴謹、檢查嚴格、處罰嚴厲、不說人情”這是該礦在材料管理上的鐵規鐵紀。
嚴格按照規定考核執行到位,采取每周五材料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井下工作面回收現場臺帳填寫規范情況及物資實際回收情況進行檢查核對,要求現場回收物資碼放整齊,小件材料入箱入袋,集中上井。
每周一安全檢查、周五材料檢查采取區隊評比排名方式考核,對評比最后一名的,調度會上通報,并對區隊主要責任人、材料員、科室包頭包面考核人員進行罰款。同時,由回收小組組長和區隊責任人溝通,專職考核員和材料員溝通,做好思想工作,講述當前礦井面臨的嚴峻形勢,做好材料節約的重要意義。每周進行一次井上下臺帳核對,工作面回收結束后再進行一次臺帳和所有票據核對,發現材料丟失或有未入帳的要對相關單位進行處罰。通過多舉并措抓回收,實現了材料回收全覆蓋。
(邯礦集團云駕嶺礦 高改花、張玉強)